YNN online   

【首页】

酷吏诸葛亮 大搞军国主义…


【2022-05-18】 【YNN】



三国邪恶政权:法西斯蜀国 酷吏诸葛亮 大搞军国主义…


热播电视剧《风起陇西》中的诸葛亮

从史实的角度讲,《三国演义》贻害无穷,陈寿一定恨死了罗贯中。

很多人熟悉的三国,是一个假三国。

1

还原历史

208年赤壁之战后,三国鼎立。

曹操不再想着卷土重来,而是经营大北方,带着民众一起兴修水利振兴农业。

在货币政策上,魏国沿袭东汉,不仅继续用东汉的五铢钱,而且没有官方铸币,将货币权开放给民间。

不仅如此,魏国还废除了董卓的“无字小钱”,这种币值不足、专门用来抢劫民间财富的劣币,曹操直接下令禁止流通。

曹操这种高瞻远瞩的政策,给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,魏国很快就恢复了东汉时期的造船业、陶瓷业、丝织业等核心产业。

这种利国利民,陈寿在《三国志》里评价曹操:非常之人,超世之杰。

反观蜀国,刘备废除五铢钱,铸造“直百五铢”,价值只有五铢钱的1/33。

这比董卓的“无字小钱”还要狠。董卓制造了10倍的通货膨胀,刘备“弯道翻车”,要制造33倍的通货膨胀。

刘备在疯狂抢劫川蜀的财富!

简直比土匪还要流氓。

刘备这种土匪行径,自然遭到了川蜀百姓的强烈抵制,刘备的处理方法很直接:

杀!

不接受直百五铢,杀无赦,还抄家,把你家里的铜材,连挂蚊帐的铜钩都不放过,一起没收,拿回去铸造货币“直百五铢“,杀人诛心。

蜀国这种离谱的货币政策,直接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,搞成了饿殍遍野的生灵涂炭。

看到这里,《三国演义》把曹操弄成奸臣“白脸”,把刘备美化成正义之神。这种篡改历史,不亚于把希特勒和丘吉尔对调。

青梅煮酒论英雄,一个是接受非议的真英雄,一个是披着羊皮的狼。



刘备与董卓是一路货色,都是靠着军队占领异地,然后进行釜底抽薪的大抢劫。两人的不同点在于,刘备更狠。

蜀民与秦民的生活几无二致:

种地、打仗、重税。但蜀国与秦国有一个不同,秦国不会乱杀本国百姓,但蜀国会。

“深藏功与名”的魏国注定成功,“好话说尽,坏事做绝”的蜀国注定失败。

两国之间的这种根本差别,在科学艺术上体现得很明显。一个国家是否繁荣,基础是经济,但特征一定是科学艺术成就。那些科艺成就非凡的国家,自古以来无一不繁盛;光有经济没有科艺,伪强国;都没有,就是失败国家。

魏国科艺成果琳琅满目,改进生产技术有织绫机、龙骨水车、指南车,理论成就有《九章算术注》、《制图六体》、《禹贡地域图》,艺术成就有建安文学、初创玄学、重开太学。

蜀国呢?这方面的成就几乎是零!唯一历史留名的就是《出师表》。

两国高下立判。

2

夺取汉中

三国之中,唯独蜀国没有史官,没有留下第一手的历史资料。原因很简单:坏事做绝,不敢公之于众。

对于川蜀而言,刘备军团是一支异地军队,是来侵略和占领这块地盘的。刘备刚刚入蜀的时候,穷得叮当响,甭说军饷了,士兵吃都吃不饱。

214年攻取成都后,刘备纵兵抢劫,以此作为士兵的激励和奖励,成都毁于一旦。

紧接着刘备又推出了新货币“直百五铢“。剧烈的通货膨胀为刘备迅速带来了巨额财富,《三国志》这样形容:“数月之间,府库充实。”

眼看着蜀军兵强马壮,有一个人寝食难安,他就是“汉中王”张鲁。

汉中是川蜀的门户,无汉中就无法守护川蜀,刘备必须夺取这块战略要地。曹操自然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,215年率先发兵,张鲁投降曹操。

唇亡齿寒,现在轮到刘备寝食难安了。



尽管司马懿建议曹操进攻蜀国,但曹操以“得陇望蜀”的理由拒绝了。

此时离赤壁之战结束有7年,曹操不愿意再次拖入战争泥潭,而是专心国内发展,推广屯田制。魏国人民要为曹操的这个长远决定点赞。

217年,刘备不顾国内满目疮痍的经济,以举国之力进攻汉中,抗魏援汉。

此时他夺取川蜀才3年而已。

发兵之前,刘备赶制了一批新的“直百五铢“,与之前重十克的“直百五铢“相比,这批货币更轻了,只有八克。

没有最流氓,只有更流氓。蜀民太悲惨了。

汉中之战打了两年,刘备拼了命要夺取汉中,在战事焦灼的时候,杨洪劝诫诸葛亮:“男子当战,女子当运。”不断给前线输送援军和粮草。

蜀民不愿意,就杀无赦。

面对疯子一样的刘备,曹操不愿意动员大规模军队,也不愿意久拖不决,于是在217年息战,将汉中百姓迁往魏国内地,退出汉中。

自此,魏延守汉中,刘备返回成都论功行赏,封“五虎上将”。

魏国的经济实力碾压蜀国,魏国不是打不过,只是避其锋芒,专心国内发展。

但蜀国君臣天天吹牛逼,说自己以弱胜强,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,打出了国威。

仿佛蜀国百姓的血泪不存在似的。

历史可以隐瞒一时,但终将大白于天下。

3

酷吏诸葛亮

诸葛亮是诸葛丰的后代,世代相传的法家。

223年刘备死后,诸葛亮本该休养生息,发展经济,但诸葛亮更加离谱。

继续搞法家那一套的军国主义,屡次北伐,动辄十万大军。

全国十三州,蜀国只占益州一地,户籍人口不到100万;魏国独占九州,户籍人口近500万,拥有长安和洛阳这两个经济中心城市;吴国有三州,户籍人口230万,拥有日渐富庶的江南之地。

(真实人口数量应该是户籍人口的3倍左右)

蜀国最穷,经济底子最差,地理环境最偏僻,从常识角度讲,蜀国应该避其锋芒,安心国内发展,方能避免灭国。



但诸葛亮反其道而行之,居然主动出击。将全体蜀国人民绑架到毫无希望的战车之上。

为了筹集军费,他发行新货币“太平百钱”。

刘备发行的“直百五铢“已经足够惨无人道了,但诸葛亮的这个货币比“直百五铢“更离谱,重量只有一克不到,是劣币“直百五铢“的1/10。

换句话说,蜀国货币的币值,只有魏国的1/100;蜀国的通货膨胀,是魏国的100倍;诸葛亮以1:100的比例,抢劫民间财富。

严格意义上,“太平百钱”已经不是钱了,就是废纸。

诸葛亮与董卓之间,差一个刘备。而且,董卓还是他们三人之中最好的。

诸葛亮不仅如此,还规定“太平百钱”和“直百五铢“都是蜀国的官方货币,但“直百五铢“发给官吏,废纸般的“太平百钱”给民间用。

随着蜀国经济的一步步烂下去,诸葛亮只得用越来越猛的通货膨胀来攫取财富。

《三国志》记载,234年,诸葛亮临死之际,蜀国再次铸币,将“直百五铢“的重量减到两克,贬值了80%。

死之前也要“爽一把”,不忘收割民脂民膏。

诸葛亮死后,所谓的蜀国举国悲痛是假历史,蜀国土著李藐拍手称快“苍天有眼,蜀国有救矣”是史实。

实在很难相信,一个在历史上传得神乎其神的正义伟人,其真面目居然是一个连董卓都甘拜下风的大恶人。

陈寿在《三国志》这样评价诸葛亮:本应偏安一隅,却连劳师远征,实在是志大才疏。

陈寿还可以加上这么一个评价:蜀国是一个垃圾国家。

所谓匡扶大汉,不过是诓大汉。

4

不曾想念

封建官僚系统的膨胀,源于政府想做坏事。因为违背民众利益,所以需要更多的“打手”。

如果政策深得民心,民众自然就会积极配合,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行政人员。

刘备和诸葛亮将蜀国打造成法西斯政权,不顾蜀民的生死,不断地对内掠夺和对外作战。这种邪恶政策,必须是大量的官僚集团来强制实施。

根据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蜀国有官吏4万,吴国有3万。但吴国的户籍人口是蜀国的2.5倍,也就是说,蜀国的官民比例是吴国的3倍左右。

史书没有记载魏国的官吏人数,但魏国在各种政策上都是沿袭东汉,东汉是出了名的小政府,逻辑上讲,蜀国的官民比例肯定远超魏国。

官僚膨胀的国家无一有前途,蜀国也是民怨沸腾,焉有不败之理?

诸葛亮死后,行政交给费祎和蒋琬,军事交给姜维。费祎反对北伐,坚持要休养生息,屡次驳回姜维的出兵要求;蒋琬死得早,费祎成为姜维的眼中钉,后被行刺身亡。

《三国演义》将姜维塑造成忠臣良将,但在史实里,他是祸国殃民之臣。

费祎一死,姜维立刻北伐,蜀国上升的国运结束。10年之后,蜀国灭亡。

263年,一个邪恶的政权终于消失。

蜀民,没有留下任何怀恋蜀国的文字。

蜀国没有眼泪,人民从未怀念。

5

发展是硬道理

在蜀国不断瞎折腾自己时,魏国始终谋求国内的经济发展。

主要就干一件事:

屯田。

魏国将荒芜的土地收归国有,为了吸引流民来耕作,由国家免费提供种子、耕牛和农具,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,一般是对半分。

这个税率虽然较高,但在乱世之中能有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,农民已经很满足了。

就连首富李嘉诚都很欣赏魏国实行的屯田制。

魏国的基本盘是屯田,但魏国的经济基本盘是世家大族和坞堡。曹操搞屯田,实际上是在这些地方势力的眼皮子底下“捡漏”,将农民笼络在自己羽翼之下,慢慢积累自身力量。

曹操本可以学刘备,杀土豪,暴力夺取有钱人的财富,快速壮大自己。但他没有这么干,

而是与世家大族友好合作,共筑未来。

魏国没有搞官方铸币,货币权还是在民间,并用“九品中正制”与世家大族进行政治合作。

这种和平共处,是魏国得以强盛的保障。

对于农民而言,他们就有了两种选择:当屯田制的屯农、当世家大族的佃农。在这种自由竞争下,谁对农民好,农民就去哪。

在这种竞争格局下,魏国内外兼修。国内持续发展,国外开疆拓土,通西域、平辽东、抗吴蜀。



有一个人想打破这种良好局面,结局凄惨,那就是曹爽,被灭族。

“高平陵之变”的根本原因不是司马懿的心狠手辣,而是好大喜功的曹爽把魏国瞎折腾,对内败坏屯田制,大肆侵吞农田,对外执意伐蜀,虚耗国家,导致全国都反对他的这种胡来。

屠灭三族时,当时无人同情,后世徒留骂名。

这个结局,对得起他的作为。

以曹爽为开端,在与世家大族的竞争中,屯田制逐渐败下阵来,到了魏国后期,屯田的剥削日益加重,分配比例一度高达八二开,政府拿八成,这就引起了屯民的大逃亡。

这些反抗的屯民,大量流向世家大族,因为世家大族的税负一直比较稳定。

反观蜀国农民,逃无可逃,只能忍受国家无休止的剥削,直到肉体消灭。

有选择,总比没得选要好。

灭蜀的第二年,264年,魏国宣布废除屯田制,曹魏政权实质灭亡。266年,西晋建立。

本质上讲,并非贵族抛弃了魏国,因为双方从未真正走到一起,只是一种合作的竞争关系,是农民抛弃了魏国。

根源就出在屯田制的破坏。屯田制的目的和手段都是好的,但它是土地国有制。一个好的土地制度,应该是

土地私有制,不仅要承认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,还要允许土地自由买卖。

屯田制不允许买卖,并不能杜绝买卖,只是杜绝了公平买卖,而带来了强买强卖。魏国官员会进行各种巧取豪夺,但就是不会用公平价格去进行经济赎买。

如果必须用合理的价格才能购买农民的土地,那当官还有什么意思呢?

土地私有制,不仅不会加速土地兼并,反而会给农民带来一道公平的经济保障。只有土地国有制下的权力寻租,才会对农民进行欺骗和抢占。

魏国,成也屯田,败也屯田。

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:

如果穿越到三国,你是希望生活在蜀国呢?还是希望在魏国呢?

—END—




copyright©2018-2024 ynn.gotopie.com